

2020年7月16日,中国医药学术原创精品《移植肿瘤学》编写启动会在线上召开。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编审,中国工程院郝希山院士、董家鸿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本书主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郑虹教授,副主编徐骁教授、周俭教授,所有编委和编写秘书,以及人卫社相关编辑等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编审讲话
杜贤总编辑首先代表人卫社向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抗疫的全体医务工作者和所有编委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指出,移植肿瘤学是移植学与肿瘤学学科交叉融合、学术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形成了创新的概念定义、学术框架和知识体系,在进入后疫情时代编写本学科专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和原创成果。希望在编写中遵循八项原则:一是战略定位。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专著面世,本书是首部也是首创,定位于中国医药学原创学术精品专著;二是时代特征。后疫情时代带来启发和反思,本书编写要密切关注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弥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整合、疾病治疗与疾病预防的联合、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卫生健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三是中国特色。我国既是世界肿瘤防治大国也是器官移植大国,具有全球最多的肿瘤病例数和移植病例数,希望各位编委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编写出真正体现中国移植学和中国肿瘤学的学科交叉水平、学术融合水平、大数据资源优势、理论实践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充分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方案和中国自信。四是实现“六立”。遵循立言、立论、立行、立规、立人和立德的“六立原则”著书立说,总结实践经验,凝炼理论成果,形成移植肿瘤学的中国规范和中国标准,指导临床实践,培养专业人才。五是打造精品。要编写出思想精深、内容精准、技术精湛、图文精美、文字精彩、制作精良的“六精”传世学术精品。六是确保“四高”。通过高质量编委、高质量编写、高质量编校、高质量印制,共铸学术经典。七是国家经典。本书计划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力争荣获国家级出版奖项。八是走向国际。作为医学原创学术精品,凝聚中国经验、代表中国方案、形成中国标准,成为“走出去、走进去”和“一带一路”的版权输出图书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中国工程院郝希山院士、董家鸿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出席视频会议
主审郝希山院士和石炳毅教授表示,本书的编写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开拓性工作,意义重大。编写队伍力量雄厚,厚积薄发,希望各位编委通过本书的编写总结临床经验和理论。
郑虹主编回顾了移植肿瘤学的历史,介绍了编写的初衷与要义。他表示,编写本书有助于搭建学科框架与逻辑,归纳实践经验与问题,找寻探索方向与路径,促进系统改进与研究。全体编委应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原创内容,充分展现原创学术理论、创新技术经验。
参会专家
会上,明确了编写大纲、进度和后续具体实施方案,拟定2020年11月底前向主编交稿,2021年3月底前交于出版社。会议高效务实,圆满完成各项议题。
文图供稿:医学学术编辑中心
![]() ![]() 换一批
|
第五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会议召开 |
![]() |
中国医学教育虚拟仿真案例库主编人会议在长沙召开 |
![]() |
全国高等学校新形态本科眼视光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召开 |
![]() |
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京召开 |
![]() |
《中国血液病新进展》主编人会议在京举行 |
![]() |